Sunday, June 26, 2005

重寻宝贝

功成十架血成溪,百丈恩流分自西.
身列四衙半夜路,徒方三背两番鸡.
五千鞭鞑寸肤裂,六尺悬垂二盗齐.
惨恸八埃惊九品, 七言一毕万灵啼.

此乃清圣祖康熙皇帝所写的<<十架颂>> . 此七言绝句诗之注解,可参考以下网页。
http://www.tlyeo.com:2480/newpage123.php

或许康熙皇帝不是个基督徒(多半不是),但我们可从此诗里看出,这位中国史上最贤能的君主-康熙皇帝必定对耶稣的受难有许多感触。

最近,突然去听一些旧的广东流行曲。不知大家有否听过“两忘烟水里”,“万水千山纵横”,“心债”? 至少“上海滩”总算有听过吧?这些歌都是黄霑和顾嘉辉的作品。此二人开创了“广东流行曲(Canton Pop)”的历史。以上所提的几首歌都用相当优美的词句与曲写成的。黄霑已在去年逝世。他生前曾说“今天香港很少好听的音乐,大家只注重旋律,只为了跳舞”.。他感叹现代人写词流于肤浅与表面。“以前的人写失恋,会说‘你令我找不到方向’,现在的人只会写‘失恋了,很惨很惨’,可是惨在哪里又讲不出来,毫无深度可言。”

梁燕城博士前个星期在女皇镇卫理公会分享时曾提到他写过的一本书“哲客狭情”,因现代人中文程度的关系,他把此书名改为“哲学武林大会”,让人较容易懂题目的意思。梁博士的这番话使我想起以上黄霑所说的话。

现在我们于教会敬拜赞美时光所唱的歌,大部份都是来自“天韵,赞美之泉,有情天.....e.t.c”的所谓短诗。对我个人而言,和传统圣诗相比之下,短诗的确比较能和我产生共鸣。在我家乡教会,传统圣诗几呼要被淘汰了。这几年在新加坡,通过唐崇荣牧师的讲经大会和教会诗班让我重新发掘传统圣诗的“美”。从圣经,神学基础来衡量传统圣诗远胜于短诗。有些短诗内容的确极之肤浅,只在唱“神啊,耶稣,我爱你”。怎么爱?为什么爱?

当然,并非所有短诗皆是如此。大家会发觉,当我带敬拜赞美时,无论如何都要带一首传统圣诗。这是我向一位NTU团契校友所学习的。在我们唱这一些短诗时,不要把这些优美的传统圣诗忘了。

在宗教改革后期,英国国教 ( 圣公会 ) 的改革曾经受到期他欧洲国家的改革教会责骂,因他们虽进行改革,却还保留了许多天主教的特色。现在想起来,他们的做法也不完全无道理。侯士庭博士Dr James M Houston(唯真神学院讲师) 在其《灵修神学发展史》(History Of Christian Spirituality)提到很多基督徒只看重早期教会和宗革时期的历史,却没有看到它们之间那段千多年的时间,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功课。

我个人较赞同“渐进式”的改革多于“激进式”的改革。在我们不断尝试新东西的时后,盲目地把一些传统废掉,并不是一个明智的做法。对新的东西,我们也应不断思考,看是否合乎永生上帝的至圣真道。不然我们将不断失去许多宝贵的东西,或一直在“玩火”却没察觉到其中的危险。

主内 叶定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