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讀部份時間神學/夜校之分享 [ 楊正倫 & 葉定 ]
神學,何者需之? ( Who Needs Theology ? )
--------------------------------------------
I) 何謂神學?
現今世界,資訊科技百花齊放。不管是生物學,物理學,化學,數學,建筑學,電腦學,文學,哲學…都有其包羅萬象,深不可測的學問及研究。
神學,英文-Theology,希臘文 -Θεολογια是由Θεος(Theos) - 即神/上帝 和 λογος(Logos) - 即道/話語/學說,兩個字組合﹐字面上便有建立人類正確認識上帝的學説之意。有些人也就單單把神學看為我們研究及探讨的一門學問而已。今天的西方,抱此态度念神學者,乃司空见惯之擧。遺憾的是,此絕非念神学學之正確心態。
我個人相當喜歡新加坡神學院講師-李振群博士在其著作《如此我信》對神學之定義:“神學,不是研究神的知識。他是我們信心的經歷,從這些經歷不斷做反思,而透過反思更加了解我們所信的。”
神學可分為幾類:1聖經神學/研究;2系統神學;3哲學神學/護教神學;4歷史神學;5教牧學/實用神學。已故維眞神學院(Regent College)講師-Stanley J. Grenz及其好友貝勒大學(Baylor University)教授-Roger E. Olson合著的《Who Needs Theology》(甚麽人需要神學)提到3个主要“神學工具”(Theologians’s Tool) :首要工具-聖經信息(Bible Message);次要工具-教會的神學遺產(Theological heritage of church);附加工具-當代文化(culture-contemporary). 有此可鉴,神學之主要根据(或前提)是神透過歷代眾僕人所完成的啓示-《聖經》及道成肉身的耶穌基督。缺此二者,就有淪為把神學純粹看為學問的危機。望各位主内鄉親父老們切記。
II) 神學起源
耶穌基督升天後,門徒於五旬節經歷聖靈降臨,得着能力傳道。信徒人數激增,教會被建立起来。公元一、二世紀,除了来自原猶太教徒及羅馬政府的逼迫,整個基督信仰之信念,面對由内到外,洪水猛獸般的挑戰。
在外,許多人對基督教信仰產生誤解,不少護教士紛紛为為信仰辯護。在内,各路異端興起,扭曲信仰:當中,有自稱爲‘聖靈的喉舌’,領受新啓示,新預言,並與两位女先知魂遊向外的孟他奴;教導人極端輕看物質,依靠一些奥秘知識方能得救的諾斯底主義;教導人輕看舊約書卷,祇看重部份保羅書信及一些新約書卷的馬吉安..等等。
在这樣的背景下,當時的教會領袖開始思考:哪些書卷應該被接納為正典?如何將聖經這叙述性的記錄,化成邏輯性、條理性、系統性的語言,向教内教外之人陳述基督教信仰?如何正確地了解聖經教訓?
在神的引領下,先賢們(教父們)千思萬想及長時間討論,終於在大約公元4世紀,聖經正典成形,普世信經面世:使徒信經,尼西亞信經(確定三位一體的神),迦克墩信條(確定耶穌基督神人二性)…。基督教神學,也伴随着它們,登上了教會歷史的舞臺。
III)我們需要神學嗎?
神學是教牧的專利嗎?一般信徒需要神學嗎?《Who Needs Theology》一書,也對基督教神學作以下定義:“Christian Theology is reflecting on and articulating the belief about God and the world that Christian share as followers of Jesus(God Centre Life)”[基督教神學乃讓我們这些耶穌基督的跟隨者,對上帝的信仰及基督徒所享有的世界不斷地作反思及對其了解更清晰化(以神為中心的生活)].與先前的定義不一樣之處,是讓我們看到 - 神學,對每一位信徒都相當重要,而並非牧師,傳道專有的。
千多年前有諾斯底,今天有與其相似的“新纪元運動”。以前有孟他奴主义,現今有极端靈恩教會。當年有馬吉安主義,今日在神學路线上有一稱爲‘自由神學/新派神學’(Liberal Theology)-即把聖經有闗耶穌神性,及神跡的部份抱着可有可無之態度。近一两年,有《达芬奇密碼》,《猶大福音》…紛紛向我們信仰發出挑戰之物。主内的鄉親父老們,面對千軍萬馬,十面埋伏的‘敌軍’,以扎根神的話語、正解聖經、認識正統及基要眞理,來裝備自己迎敌,難道不是當務之急的事嗎?
IV) 三一神學院-夜間課程之得着
至今,已參加了三一神學院的4門夜課 - 教會論(林鴻信博士);基督徒與社會關懷(李宗高牧師);瑪拉基書(潘朝偉博士);教牧書信(李茂政博士)。當中學習良多。從中,我能認識不同宗派的教會體制,聖靈的恩賜,充滿與教會體制、行政的關係。基督徒參與社會活動的重要及其聖經和神學根据。瑪拉基書及 教牧書信 给予作為教牧和教會領袖的教誨都是值得我們深思的。觀察經文的上下文,歷史背景,對我們了解經文教導將有一定程度的幫助。大部份基督徒對舊約聖經許多書卷的認識,較之新約書卷,會稍逊一籌。其主要原因,是對古希伯來,巴比倫,中東一带的文化背景所知甚少。
上夜間課程,讓我在以上這些方面受益匪淺。爲此,小弟鼓励各位弟兄姐妹,给於自己一個挑戰。8星期的課程(每星期二晚上7時半 至9時半),費用50元新币。這笔錢及這16 小時的付出,不能讓你滚更多的錢,也不能讓你成為任何一方面的成功人士。然而,祇要你抱着正確的心態,他能漸漸為你提煉一副‘黄金盔甲’,一把‘屠龍寶刀’,以備迎接四面八方挑戰我們信仰的‘勁敌’。
( 葉定 弟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神《基督教研究文憑》修讀心得
-----------------------------------
在修讀了两個學期的《基督教研究文憑》,感觸良多。希望在这裏能和大家分享我心中的話。
我的事奉生涯從我中學生活開始:曾經在自己的教會、學校、年議會少年團契擔任不同的事奉,包括副主席、財政、靈修組組長等。在大學期間參與小組組長的事奉,也委身於雅德門的小組組長、主日學老師、主日崇拜事奉等。
十多年的事奉生涯,酸甜苦辣都有。神的恩典够我用,讓我仍然以熱誠的心去事奉。我一直有這樣的心願,希望能在神學院參與夜校課程,提升我的事奉素質。很感恩在我朋友的鼓勵下,我報名參加新加坡神學院的《基督教研究文憑》。
此課程原則上是為新加坡本地教會的長執/領袖而設,目的為提供此等信徒領袖完整及高水平的訓練,使他們有機會接受類似教牧同工們所接受的裝備,以促使教會的領導層能够更順暢地與教牧同工配搭、更有效率地推動教會事工,進而使神學訓練更加普及化。課程内容包括聖經概論、神學概論、門徒訓練、基督教教育、研經法、釋經法、講壇事工、佈道學等。
在這两個學期裏,我共修讀了四個科目,分别為舊約信息精華(二)、小組動力、研經法及基督教教育概論。我第一次速讀《新譯本》从舊約信息精華(二)開始,舊約信息精華(二)幫助我更了解智慧書和大小先知書的背景和神學思想。小組動力為我的小組事奉注入强心劑,讓我學習更多樣化地带領小組,幫助組員更健全地成長。研經法的两大内容為歸納式查經法和字義研究,感恩的是,我能應用所學的於主日學教材;同時,學生們也能明白并接受我的教學。基督教教育周期是基督教教育概論的課程内容,包括聖經的引導、年龄特征、目標與目的、課程與節目、教材與教法、行政與管理及課程評估。我也透過这個科目和其它教會的弟兄姐妹交流,擴大我的視野。由於篇幅有限,我不能詳述这個課程给我的幫助和影響。
現在知識水平普遍提升,時代的考驗嚴峻。我們需要更全面的屬靈裝備來抵擋魔鬼的詭計。神學院的平信徒神學教育對事奉多年的弟兄姐妹是一个提升靈命的平臺。希望我的分享能鼓勵弟兄姐妹對信仰有進一步的反省。
(楊正輪 弟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