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25, 2006

卫斯理约翰━━卫理宗之父

世界上有谁能像卫斯理约翰(John Wesley)一样?他诞生於一七零三年,具天禀,能自律,受教育,宏造就, 幼时曾从火海里逃生,做好了准备以救千万人灵魂,改革国家,推动新的宗教运动,普及全味。自从他死后 (一七九一年)九十年的世界,凡是太阳照到的地方,都有卫理宗的教会。第一次的世界会议是一八八一年在伦敦举行; 到了一九八一年在夏威夷举行的恰是百周年纪念大会。

诞生.得救.事奉
服事神的唯一目标是荣耀神,因此圣公会牧师卫斯理撤母耳,及其儿子卫斯理约翰合同意:「每一个生命只有一个目标及方向, 那就是荣耀神及对它不同程度的追求.」 约翰的母亲苏珊娜,虽不是圣公会的背景出身,却也是以?僖裎丈碜非竽勘辍? 撤母耳在英国北部的埃普渥斯(Epworth)小镇上当了四十年的牧师。这小小的房子,当时住满了十几个小孩现在却被卫理 宗信徒尊为「圣地」,因为约翰--撤母耳的第十五个孩子就在这里诞生。苏珊娜看顾每个孩子都是非常细心,不辞烦劳的 教导他们·使每个孩子部有一周一次的个别教导时间,约翰便常常期待星期四晚上的来临。这良好的母子关系, 促使约翰长大后出外也时常与母亲不断通信。

当小约翰六岁时,牧师褛火烧了!大概是那牧区的会友所起火的。这是因为彻母耳常常教导严谨的道德标准,造成会友的不满, 於是这类的破坏事件也就层出不穷了。当人患起时,每个孩子都井然有序地逃出,并列队以待点名;只有小约翰不见粽影。 这时火势已猛烈到异常,谁也进不了房子,大家都跪下祷告。突然间小约翰在二楼的窗囗出现,当屋顶尚未塌下之前, 几个友善的会友便曼罗汉的将他救下来。苏珊娜认为这是神所施的奇迹来加以拯救,因此将小约翰分别出来,专为神而工作, 也特别的照顾他。卫斯理约翰正如r从火里抢救出来的一块木柴」。这木柴终於燃点了全英国似野火燎原般的复兴火焰, 以见到神的荣吧!

当撤母耳离家去伦敦之时,家中发生了两件意义深长的事件:

其一,是苏珊娜在厨房里举行祷告会,人数不断地增加。她是一个天生反传统的女性·举行祷告会是违反了教会的律例, 因为这是牧师的职责;同时也违反了国家的法律,因这是一个非法的集会。她答应撤母耳,假如他不高兴,便将这集会取消, 但他却没有什么表示。

其二,是苏珊娜这时读到两个南印度宣教士的工作报告,她极度的兴奋又深切地体会救人灵魂的急切需要,便把这件事与 孩子们分享。其实卫斯理家族中并不缺乏宣教的色彩:他们的祖先曾在十字军的行列,其中有一位於一三四零年在圣地殉难, 这事迹使卫斯理的家效上可以使用蚬设。约翰的祖父曾计划到荷属基丽南(或称苏立南)去,他父亲也为印度、 中国及亚比西尼亚的宣教工作起草一个周详的计划。

小约翰到十一岁时,进人伦敦一所着名的公立学校就读;在十七岁时(一七二零年),进了牛津大学。一七二六年, 被选为林肯学院的研究生。他的双亲特别为这件事赞美上帝。这时他的弟弟,也是他后来工作的伴侣查理(Charles Wesley), 也进入牛津求学。一群愿意遵行严谨灵性修养及热心慈善工作的同学,便组成许多小组。根据查理的记载,校中同学就送给 他们一个无恶意的称号;循规蹈矩者(Methodist--卫理宗信徒)。他们的领袖卫斯理约翰便如此下定表说:"卫理宗 信徒乃是遵照圣经所定下的规矩而生活的人"

卫斯理约翰的同事拍吞博士(John Burton)向他建议到美洲去当圣公会的宣教士,卫斯理同意他的意见也希望牛津的学友 都能同去,但最后只有一部份的人与他同行。初成新寡的苏珊娜,拿出她的信心及勇气,鼓励卫斯理约翰说:「我若有 七十个儿子我也会很高兴地见到他们一个个走这条道路,即使我今生不再见到他们也是情愿的.」

卫斯理约翰 --- 宣教士
卫斯理约翰的生命的另一个阶段(一七三五 -- 一七三八年),是在美国乔治亚州渡过。在这里,他成为英国殖民地居民的牧师。 但深深埋在他心中的是向土族印第安人传杨福音。 他以为这一批原始生活中的人能对福音有很快的反应;他也希望在这些倚靠大自然生活而不被物质社会影响的人,建立一个 新约型的团契,但他却大失所望,因为他们的反应并不热烈。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事件促使卫斯理约翰在一七三八年二月 离美返英。圣会的年轻会员威特腓德(George Whtefield),在街所理约翰离英时,已慢慢建立了满有能力的传道士的声望。 在卫斯理约翰返英以后,他前往美国,他用以下的文字形容卫斯理约翰的影响力:」卫斯理约翰在美国所做的事,其好处是无法 形容的。他的名字在人们心中被看为至宝。我深深地希望他在美国所奠下的根基,不会被人或魔鬼所摇动其丝毫。」

虽然有人认为美国卫理公会的开始是在一七六六年平信徒的活动,也有人认为是在一七六九年宣教士的工作。但也有些史家却归功於卫斯理约翰的乔治亚州的工作。根据威特腓德的见证,卫斯理约翰的早期工作确是价值无比的.

卫斯理约翰的五旬节经验
当约翰回到英国时,他与在宣教工作上闻名的莫拉维弟兄会(Moravians Brethen)的会友交往了几个月。这班人非常强调内心成为 神儿女的确据。在约翰未离英时对他们钦佩不已,在美时,亦与他们的领袖包勒(Peter Bohler)交往密契。他在这团契 文通的关系里,学习了不少功课,促使他决定:第一,放弃他以前认为公义的生活也能带来救恩的谬见;第二, 承认在基督里被称为义,乃是他「唯一称美,成圣,得救的途径.」

心中便有了这个决定,於一七三八年五月二十四日下午当他在圣保罹教堂听圣诗班唱到:「耶和华阿,我从深处向你水告。 」一句时,内心深受感动。当晚他到圣公会的雅德门大街(Aldersgate Street)的教会聚会时,有一人正在念为了路德的罗马书注释的序言。其中一段深深抓住他的心:

「信心是心灵的动力……. 信心是不断的依靠神的磷悯…… 这坚固的信靠,令人内心振佗,兴奋喜乐…。 这种崇高壮烈的气概,高贵博大的精神, 是上帝的灵,在人心内的工作。他因着信 徒的信心,赐给他们的。」

这一连串事件的发生,到这个时候也进入了高潮。约翰自己也如此记述:「约在八时四十五分,当讲员解释因信耶稣, 神如河在人心展开圣工时,我的心举奇异的火热。」这就是约翰在五旬节。他被圣灵所充满,增添了力量,有用不尽 的精力及火热抢救灵魂的心。他也具有能透过不同途径去改革教会,国家的智慧。同时也能将圣经中圣洁生活型态传到各地, 世界便成为了他的牧区。

举个例子:那些在牛津大学听他讲道的会众如此见证说:「我们听到一个新的信息,一个箭的方向,一个新的复兴宣言, 具备了全新的力量。」但多数的圣公会礼拜堂却向他关上大门。威特腓德在美洲经过数月的成功宣教工作,於一七三九年回英, 并邀请卫斯理约翰接替他在布里斯托(Bristol)的事工,威氏也在同时向他证明户外布道的果效。约翰便自此摆脱了他的偏见, 由礼拜室走向户外,向无数的矿工及其他人传福音。户外原是基督所喜欢的地方.

这工作的结果·促使组成团契的需要,如此便能让这些重生的基督徙彼此相互鼓励,帮助,劝诫以后出正直圣洁的生活。 因此组成了好些卫理班会,使大家有机会共同崇拜,研究启迪。各班会有指派的组长,不过他们必须在圣公会叁加主 日礼拜和领受圣餐。到一七三九年,在布里斯托(Bristol)建造了第一个卫理中心,称为 [新会所(The New Room)], 内有一个小小的礼拜的地方。那不是教会。同年在伦敦的[铸造厂J]废址设立了卫理会的总部,共达四十年之久。 这铸造厂是铸造枪炮地方,怛在一次大爆炸以后,迁移他处。用这铸造厂作为总部是最恰当不过的,因为由这里发展出去 的是对抗罪恶及黑暗势力的圣战。

这旧铸造厂后来成为社交会堂(Institutional Church)内有各种社交活动的设施,例如:容有一个可坐千五百人的布道应, 一个聚会室佗为纯弟兄或纯姐妹小组聚会的地方,一间学校,一个书室,和卫斯理的住所。在一七四四年,成为卫理公会第 一次大会的会场。以后一七四六年又增设一间独房,一七四七年再加上一个借贷所,同年又添了一个孤儿寡妇的收容所。 接下来的数年间,卫理公会在各地建立了许多学校,因此便有人说,「卫理会尚未建造礼拜堂,却先办学校」,这确是 卫理会初期宣教工作的特色。卫斯理约翰在解释圣经中圣洁公义时,认为个人的圣洁及社会的公义,二方都包括在内。 当卫斯理约翰及他的传道人在伦敦用餐时,常在济贫院里。这种与穷人认同的行为,对於像他这样熟悉贫穷困苦的人 是十分自然的。

全世界为牧区
在布里斯托传道不久,他提出抗议,反对他只能在自己的牧区里讲道。为要在别的牧区讲道,必须获得许可。 他反对这种圣公会的规定,写箸说:’我现全世界是我的牧区。我的意思是说在这样广大的范围里,在任何地方, 我有权利,也有责任;向一切愿意听的人,宣告快乐的救恩信息.

许多圣公会的讲台便渐渐地不许他讲道;但他却以败垣残壁为讲台,以穹苍代替高耸的歌德式拱顶。当他不能再在埃普渥斯 礼拜堂讲这时,他站在他父亲的墓碑上讲道。天尚未破晓时,群众已从各地蜂拥而来,唱着查理斯以大家喜爱的音调, 写佗的圣诗,静聆卫斯理约翰传讲因信得救,光相信,后追求成圣的道理。有时他向为数三万多人的群众布道。他一共 讲了四万二千四百次的道·走了二十五万五千哩的崎岖道路,遭受了不少暴力的攻击。有一次,有人放开一头忿怒的牡牛 向他直冲过来,又一次一个强盗抢走他的银两,却因他的传道,强盗信了福音,立刻在路上归还所有的钱财。

每当卫斯理约翰在一个地方布道完毕,便在当地组织班会,派立组长。这些组长能带领会众祷告、读经、组织工作, 却不能讲道。但在卫理会初期,一七四一年时有一位年轻的麦克斯菲德(Thomas Maxfleld)在旧铸造厂废址的教会讲道。 这事苏珊娜也知道。卫斯理约翰原想阻止这事,但苏珊娜对他说:「去听听他的讲道,去看看他所结的果子!」他去听也去看了。 结果就在苏珊娜劝告的影响之下,卫理公会重视上帝给子平信徒讲员讲道的恩赐。

联系教会的领袖
由一七四四年始,卫斯理约翰便召开传道人的年会,以问答的方式讨论教义及组织上的问题。这些能够深入了解、思考, 并就每个教养下以定义的问答,近年来已被整理成书出版。但在当时卫斯理约翰也出版了一本关於「基督徒的完全」一书, 是每个传道人所也、读的。这些问答通常都是约翰供给答案,因此有人称他为「教皇约翰」。但在后来的班会及年会, 个人的经验及集体的意见给以一种平衡。卫斯理约翰所经之处,他却按地理区域组织教区,每教区可以有数位传道人轮流 到年会上报告,卫斯理组织班会、教区、及年议会。他将这些组织,速系在他一人身上。这种组织方式实在是上帝赐他特别的能力。 在卫斯理约翰死后,卫理宗的联系教会的组织方式继续停在,在英国有每年一次的年议会,在美国则有四年一次的总议会。 而后新、马卫理公会也采用了这种组织方式。

美国的卫理公会
卫斯理约翰自己曾往美国为宣教师,其后,自一七六九年开始,美国差会遗宣教师前往美国,其中以亚斯理(Francs Asbury) 为首。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除了亚斯理外,其他的人都回英国去了。当约翰看到在美国班会成员的属灵需要时, 他便要求伦敦主教按立牧师去美国,但这主教却拒绝了。卫斯理约翰没法,只好很迟疑的模仿早期亚历山大教会的先例: 长牧接立自己主教,他技立了两位传道人为长牧。并且采用圣公会对立会督仪文。明加修改,立谷多吗(Thomas Coke) 为监督,他授权谷氏接立牧师,又在一七八四年授权给他立亚斯理为监督。

这大胆的作法虽然只限於在美国的工作,却使他弟弟查理及一些人感到不安。有些人却开始在英国计划组织新的教会。 卫斯理约翰始终都没有离开圣公会。一七八四年在巴提摩的圣诞会议上,亚斯理要求大会以投票方式举荐他与古氏为监督, 这是为了使他们通过民主的途径,及约翰的权柄,能治理美国卫理会。渐渐地,会留的名称取代了监督的称号。美国卫理 公会也有仍用监督的名称。他们采用集体颌导制。在那次会议上正式通过称为’美以美会」(在一九三九年开姑,改称卫理公会). 谷氏经常来往英美两地,并在多处地方建立宣教据点,特别是西印度群岛,因此,被称为「卫理公会宣教之父J。一七九五年 ,也即在卫斯理约翰离世四年后,在各方都同意的协调计划下,成立了英国惠师理会(The British Methodist WesleyanChurch)以后改称循道公会,即为英国的卫理公会)。自此就和圣公会完全分开而成了独立的教会。

卫斯理约翰的神学
约翰向来都持守着福音信仰基本。他用圣经,经验,理智及传统等途径来解说教义。根据他的经验,有两个教导是不正确的。 他并不反对天主教。在一封着名的信中,他甚至向天主教表示双方在信仰L有相近的地方。有两个教导是直接违反了他对救 恩及道德责任的观念。第一,他拒绝接受预定论所提倡的每个人信主与否部已是定下来了,他认为救恩是为每一个已悔改, 用信心接受基督的人而设的。这就与领导加尔文派卫理公会的威特腓德发生冲突。因威氏是信奉预定论的加尔文主义信徒 (加尔文是改教运动家)。第二,卫斯理约翰也反对因信称义的极端解释,因有人教导说得救既是单靠信心, 那基督便抹去过往的一切道德律。卫斯理约翰形容这异端对基督教的影响有如毒蜘蛛网一般。因此他常强调:「人非圣洁, 不能见上帝的面. 」 积极的一面,卫斯理约翰留给美国卫理会的是一套健全的福音传统的三位一体的教导,圣经是我们唯一的经典, 历史的信经是我们的信经。他简化了圣公会的三十九条要道为二十四条,由谷多吗带给美国卫理会。也由他带交年会记录中的教义, 现例,他的讲道集及新约笔记。在我们的崇拜礼仪中有使用到信经,在法规中也有二十匹条要道及规例。因为圣经占有首要的地位, 因此许多圣经所强调的教义,也能在卫理会的写作中看到。同时我们也有信仰上与实践上的特点;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例如: (一)悔改,(二)称美,(三)成圣,(四)完全,为卫理会信仰的四大支柱。

卫斯理的社曹宗教
卫斯理约翰在社会正义及改善道德水准上的贡献在当时是特出的。他反对当穷人无粮食可吃时,富人却用大麦去造酒。 他攻击奴隶制度为恶毒的罪行,足以破坏人类四海一家的友情。他重新建立贫民的事工,他的组长后来也有许多成为工会领袖。 他鼓励豪厄德(John Howard)叁与监狱改革工作。他强力反对兵士正募队如河强迫百姓加入海军的事,因为这已违反了 宪章的精神,即使是在他死前的一个星期,他也写信给威伯福士(William Wilberforce)以鼓励他解放黑奴的事工, 因奴隶制度是恶毒的行径。许多历史家都认为卫斯理约翰的属灵复兴运动使英国避免伦於法国大革命演出的大灾难。 我们能肯定这宣教计划及社会工佗已经深入民间,触及不满情绪的根本- - 贫穷,不公义,不平等。卫斯理约翰不 只是要求个人及社团做些慈善事业便算了,他积极的站在一切反抗不公不平的社会力量的一方,并亲自叁加改革的工作。 因此卫理会虽不足与与强力炸弱相比,至少地不是人民的鸦片。

世界为牧区的实现
卫斯理约翰尢人并没有为卫理公会的传遍世界跳越重洋。他只是如此写下:「五十年前种下的芥菜种已经传到英国、 爱尔兰、外特岛(ISIE of Wight)、人岛(Isle of Man)。美国、琉厄德群岛(Leeward lslands),经越大陆, 而抵加拿大,纽芬兰等地。」这都是由许多无名英雄造成的,留下名的有谷多马博士。他就是这班无名英雄的领袖, 他们郑重地听从卫斯理约翰的劝告,积极的将福音传至普天下去。谷反正在跨越前往西印度群岛及锡蔺途中,在未踏足锡兰时, 便死在海k。他所率领的那一队英国宣教士至终在一八一四年,抵达锡兰。美国卫理公会有亚斯理推广教会由东部传到中西部, 李哲生(Jason Lee)复推广到太平洋沿岸,柯林(Judson Colljns)及怀德(Moses White)传到中国。蒲脱勒 (William Butler)传到印度。戴勒(William Taylor)充满了能力,在加利福尼亚,澳洲,印度,南美及非洲传道, 由於鼓勒的鼓励,多本(James M. Thoburn)离开中印度到加两各答去,从那里被召到仰光及析加坡, 又从新加坡他跳至菲律宾。当时美国正在二十世纪初叶将菲律宾成为其殖民地。亚尔汉(William F. Oldham) 是在印度戴勒的布道会中信主,又受多本的影响将卫理公会带到我们的海岸一带地方来。这些及其他或多或少世界闻名的人, 因受基督的爱的激励,将它的名传遍全球:他们自己的名也被录在生命册上了。

未完的事工
在卫斯理约翰未离开世间时,由他的写作中可以看到时势的转变。在他以前被轻视的地方,数十年以后却得到了荣耀。 一八八一年,在西敏寺礼拜堂的一条庄穆的迥廊上,建立了一个卫斯理约翰及查理的纪念碑。其上刻着这些令人 难以忘怀的名句:」我以全世界为我的牧区.「神虽葬了它的工人,却继续他的工作.’其中最好得无比的, 乃是神与我们同在。」最后这句名言是这位神仆的最后遗言。主耶稣基督是他的救主,是他随时的引导者、拯救者及同伴。 在读到卫理会工作的成就,常会听到这样的欢呼: 「看哪!这是神所完成的工作.」

神使用它的教会及众教会来继续他的工作。卫斯理约翰的使命虽已完成,但术理会所面对的,乃是一个未完成的事工。 对于一般献身,从事於上帝尚未完成的圣工的人,基督必与他们同在。上帝仍受这个世界;它的爱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 为了这世界而死,使我们与卫斯理约翰一同说道:「其中最好得无比的,乃是神与我们同在.」

摘录自<卫斯理约翰> 多礼三美会督/译:何培斌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